塑胶五金网 技术 会员
注射脱模机构的设计原理

注射脱模机构的设计原理

发布时间:2014-06-14 12:40:17点击率:

技术类别:机械技巧
制品顶出是注射成型过程中的一个环节,顶出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制品的质量,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顶针位置设计的一般原则:
     1、顶出要平衡,顶针必须均匀布置,以防顶出后胶件变形。      2、应注意塑件的美观性,尽量将顶针布置在产品装配后看不到的部位的地方,这一点对于透明制品尤其重要。要知道,任何顶针都会在胶件上留下痕迹,而且随着顶针在生产过程中的不断磨损,这种痕迹会越来越明显。      3、顶针应落在有利于成品出模,即脱模力大的地方;顶出力必须施加于胶件的点,将胶件推出,而不是拉出。见下图:      4、顶出力必须作用在制品能承受大顶出力的部位,即刚性好,强度大的部位.如壁边,骨位、柱位下面,壳体侧壁,作用面积也尽可能大一些(即尽可能选直径大的顶针),以防塑件变形或损坏。尽量避免受力点作用于制品薄平面上,防止制品破裂,穿孔,顶白等。如筒形制品弃用顶针顶出而选择推板顶出。      5、为防止制品变形,受力点应尽量靠近型芯或难于脱模部位,如细小的柱位与骨位。      7、顶针尽量布置于胶件的拐角处。      8、顶针应尽可能对称布置。      9.在有滑块侧抽芯和斜滑块的模具中,顶针尽量布置于侧抽芯或斜滑块在分模面的投影面之外。如无法避免,则要加顶针先复位机构。顶针先复位机构图详见本章第节。      10、为方便水口脱落,在水口转角处应落水口顶针。      11、啤PP料及K料可采用垃圾钉顶出。啤ABS等其它塑胶,当顶出力很小且成品上不允许留有顶针痕迹时,也可以采用垃圾钉顶出。      12、顶针应尽量落在较平的地方,如果落顶针处斜度较大,顶针应磨成阶梯状以增大顶出力,或在不影响功能的情况下加大箭脚或顶针柱。      13、局部胶位较深时,由于脱模力大,轻易顶白或顶穿,在不影响功能的前提下,顶针应傍骨,加头箭脚或出顶针柱。傍骨或出顶针柱时,顶针一般用Φ3/32”或Φ7/64”,大件成品且胶位较厚时亦可采用Φ1/8”顶针。      14、成品上有较深凹位时,一般在内骨底落Φ7/64”或Φ1/8”顶针出顶针柱或跟客户要求主骨两测傍骨出顶针柱。      15、螺丝柱、定位柱等深孔部位一般落司筒或在柱两侧傍骨出顶针柱。实心柱底要落顶针,可以防止困气,也可以防止火花加工(EDM)时积碳。      16、顶针边离胶位边一般应有1—2mm距离,当顶针傍柱位骨位顶出时,顶针边离胶位边不应超过2mm距良,当顶针位钢料低于周边钢料时,顶针边离胶位边可以作到0.5mm距离;      17、PVC料不宜顶垃圾钉及分流道不能直冲型腔。但PVC等软胶的公仔模(铍铜模、雕刻模)一律采用顶垃圾钉的方式出模,顶针大小为Φ5/32”或Φ3/16”。垃圾钉应落在公仔较平整无花纹的部位,方便披水口,且顶出要平衡垃圾针要离开胶位边2mm以上。      18、顶针与撑头及运水之间少要保证有3—4mm的钢位。      19、顶针图的标数采用坐标标注法,基准要和模具排位图的基准一致。顶针标数要准确且要拿整数,多可给一位小数。要小心顶针破边,一般顶针边离胶位边应有1—2mm距离。      2)顶针大小设计的一般原则:      1.因为下列理由,顶针外径应尽量取较大值:      1)防止因射出压力而弯曲。      2)防止因脱模阻力而弯曲、破损。      3)防止白化。      2.在大平面上不宜用小顶针。      3.在不影响制品脱模和位置足够时应尽量采用同一型号大小顶针,以方便开料,加工.(如5mm舆6mm,可以的话选用其中一种)。      4.顶出零件和型芯的配合为间隙配合,配合公差为H7/f7。配合长度10~20mm。      5.每一套模具顶针直径尺寸不宜太多种,否则加工时需频频换刀,既浪费时间也容易出错。      3)顶针数量设计的一般原则:      顶针的数量往往取决于经验。一般情况下,顶针数量越多,顶出效果就越好,但不必要的顶针会提高模具的制作成本。因此在保证胶件能可靠顶出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减少顶针的数量。但对于经验不足的工程师,本人建议,在不影响外观及运水布置的情况下,顶针宁多勿少。因为如果在试模时发现胶件顶白或变形,再增加顶针会非常麻烦。但宁多勿少并非滥用,而是当你在X根和X+1根之间犹豫不决时,你就用X+1根。      4)顶针设计的其它原则:      1、能用顶针则不用司筒,能用圆顶针则不用扁顶针。原因很简单,司筒和扁顶针制造成本高,且易磨损,寿命不如圆顶针,维修也不便。      2、当塑件上不允许有顶针印时,可在产品周边适当位置加辅助垃圾钉顶出(6-9所示)。      3、顶针与后模镶件的间隙应小于所啤塑料的溢边值。各种塑料的溢边值见章《塑料及其注塑成型工艺》。      4、注意整体布局均匀,特殊情况要考虑采用多种顶出装置.如:斜顶,司筒针,推板,二次强行脱模,油缸拉动,气体顶出等复合脱模。      5、顶出件不能兼作型芯。      6、有方向性要求的顶针,司筒头要做(磨)单边或双边管位以防止转动。      7、当在斜面或曲面上配置时,顶针必须防转,且顶针顶端要加胶线防止出现顶滑现象。      8、避免因真空吸附而使胶件产生顶白、变形,可采用复合脱模或用透气钢排气,如顶杆与推板或顶杆与顶块脱模,顶杆适当加大配合间隙排气,必要时还可设置进气阀。   

返 回

塑胶五金网-wap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