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料换热器的制造
发布时间:2014-07-12 12:14:06点击率:
1·概述
进出料换热器(图号H25-0086-1,位号E-301)是某公司焦炉气制甲醇装置一台热交换器设备。设备外形尺寸ф1 800×(52+4)mm×16340mm,上管板与筒体内壁为焊接结构,主体材料为复合钢板:16MnR+00Cr19N10,锻件:16Mn(III、Ⅳ级)堆焊00Cr19N10;00Cr19N10Ⅳ级。主要技术特性见附表一:
本设备为第二类压力容器,设计、制造与验收主要标准: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JB/T4710-2005《钢制塔式容器》、《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99版)。设备结构简图见附图1。
2·材料准备
该设备筒体用复合钢板的基层(16MnR)钢板符合GB6654-1996及第2号修改单的要求且以正火状态供货,并按JB/T4730.3-2005逐张进行100%超声波检测,质量等级不得低于Ⅲ级。复合钢板为爆炸复合型,复合钢板应满足JB4733-1996中的B1级要求。换热管Φ14mm×2mm×11 000mm,材质00Cr19N10,按GB13296-1991 管,并逐根进行涡流检测。锻件:00Cr19N10Ⅳ按JB4728-2000;16Mn(III、Ⅳ)按JB4726-2000。
3·主要零部件的冷作工艺
3.1封头的制造
3.1.1封头为外购成品球形封头。封头整板冲压成型。
3.1.2封头内壁堆焊6mm(过渡层和盖面层均为3mm)厚的不锈钢304L。堆焊过渡层焊带为H309L,堆焊盖面层焊带为H308L,焊剂SJ15B。整个堆焊层厚度要求均匀, 厚与 薄之差小于1mm。
3.1.3堆焊前,将封头内壁清理打磨,基层材料的表面按JB/T4730.4-2005进行磁粉检测,Ⅰ级合格;堆焊过渡层,完毕后,进行100%超声波检测,以符合JB/T4730.3-2005中Ⅰ级合格;进行渗透检测,以符合JB/T4730.5-2005中Ⅰ级合格;合格后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热处理后堆焊面层,面层堆焊完毕,清理面层,进行100%表面渗透及超声波检测,以符合上述要求为合格。
3.1.4堆焊合格的封头顶部预开孔后机加工开孔并制端面坡口。
3.2筒体
复合板筒体下料严格按照基材内平齐的要求,按标准要求复合层错边量必须控制在2mm以下。下料后在刨边机上加工纵环缝坡口,在水压机上压制预弯端头,卷板机上卷制成型,上辊包覆软质垫以保护不锈钢层,焊好纵缝后再校圆,控制椭圆度<4mm。合格后筒节纵缝按JB/T4730.2-2005进行100%RT检测,Ⅱ级合格,并按JB/T4730.3-2005进行20%UT检测,Ⅰ级合格。
3.3管板及折流板的加工
3.3.1管板材料为00Cr19N10Ⅳ级整体锻件,车制外形尺寸(固定管板ф1 795mm×96mm、浮动管板ф1 770mm×96mm),4 243个-ф14.25管孔采用数控钻孔,管孔直径偏差、垂直度、孔桥偏差均应符合图纸及标准要求。
3.3.2折流板为00Cr19N10δ16钢板,点焊叠钻,4 243个-ф14.4管孔采用数控钻孔,管孔直径偏差、垂直度、孔桥偏差均应符合图纸及标准要求。
3.4补强管的制造
所有补强管用16Mn III、Ⅳ锻件,内侧堆焊6mm(过渡层和盖面层均为3mm)厚的不锈钢304L,采用小管堆焊工艺。整个堆焊层厚度要求均匀, 厚与 薄之差小于1mm。先粗加工毛胚,待堆焊面表面应按JB/T4730.4-2005进行磁粉检测,Ⅰ级合格;合格后进行过渡层和面层的堆焊,过渡层和面层均进行100%UT+PT检测,JB/T4730-2005Ⅰ级合格。
4·焊接及检验
4.1焊接工艺
4.1.1筒体纵、环缝的焊接采用埋弧自动焊加手工电弧焊;
4.1.2接管法兰的堆焊采用小管自动堆焊加手工电弧焊堆焊;
4.1.3封头内壁的堆焊采用带极电渣堆焊;
4.1.4换热管与管板焊接采用管板自动焊;
4.2焊缝检查要求
所有A、B类焊缝100%RT检测,JB/T4730.2-2005 II级合格;进行20%UT复验,JB/T4730.3-2005 I级合格。堆焊面、管头焊缝、复层焊缝进行100%PT检测,JB/T4730.5-2005 I级合格。C、D类焊缝100%UT+100%MT检测,I级合格。
5·装配顺序
5.1筒节组拼焊接,开孔焊接加强管及筒体上各预焊件,各项检验合格后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两端口加撑圈防变形)。待装。
5.2上、下封头分别与其上的接管、凸缘组装组焊为部件,各项检验合格后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两端口加撑圈防变形)。待装。
5.3管束的装配
为使管束顺利穿入筒体工艺制定如下组装顺序:
(1)在筒体外卧穿管束。为避免管束进筒体时刮伤复合板,在折流板上增加两滑板,在筒体相应位置焊两条2mm厚滑道(如附图2)。
(2)在垫块上焊挡板16块定位挡板(如附图3)。筒体内壁焊缝打磨平,并用通板穿过筒体。
(3)将管束卧式穿入筒体。用楔铁调整下管板与筒体间的5mm间隙,再去除16块定位挡板并打磨,将上管板与筒体焊接,焊缝进行100%UT检测,按JB/T4730.3-2005 I级。
(4)上封头与筒体组焊,拱盖与下管板组焊,下封头与筒体组焊,出口管与凸缘组装好再将出口管与拱盖焊接。
(5)合格后筒体与上、下封头间的环焊缝进行局部消除应力热处理。
(6)由于组装顺序合理,并依靠工装,长12米重37吨的管束顺利穿入。
6·热处理
理采用电热处理工艺曲线如附图4。热处理规范如下:局部热处加热块加热,进炉热处理进炉温度不高于400℃。加热升温至400℃后,升温速度为50℃/h~89℃/h,温度升至580℃&pmn;20℃后,保温2.5h,温度高于400℃时,降温速度为50℃/h~116℃/h,温度降至400℃以下后,设备出炉在空气中自由冷却。试板同炉热处理。



行情
产品
企业
资讯
展会
技术
会员
关于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