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五金网 技术 会员
油品的管理与维护

油品的管理与维护

发布时间:2007-12-16 11:39:53点击率:

技术类别:机械技巧
    一、润滑油的储存 
    桶装及罐装润滑油在可能范围内应储存于仓库内,以免受气候影响,已开用的带包装的润滑油必需存储在仓库内。油桶以卧放为宜,桶的两端均须楔紧,以防滚动。如将桶直放时,宜将桶略为倾斜,以免雨水聚集于桶面而掩盖铜栓。水对于任何润滑油均有不良影响。此外应经常检查油桶有无泄露及查看桶面上的标志是否清晰。 
    取油方法,应将油桶卧置于一适当高度的木架上,在桶面的盖口配以龙头放油,并在龙头下放一容器,以防滴溅,或将桶直放,用手摇泵从桶盖口插入油管取油。 
    散装油储存油罐内不免有凝结水份和污染物渗入,结果聚集于罐底形成一层淤泥状物质。润滑油因而受污染,所以罐底设计以窝蝶形或倾斜为宜。并需装有排泄旋塞,以便按时将渣滓排出。在可能范围内,油罐内部应按期清理。 
    温度对润滑脂的影响比对润滑油的大,长期暴露于高温下,可使润滑脂中所含油类分离,故润滑脂桶应储存于仓库内,桶口向上竖放为宜。盛放润滑脂的桶口较大,污物与水更易渗入,取用后应将桶盖盖紧。 
    太低或太高的温度皆对润滑油有不良影响,因而不宜将润滑油长久储存与过热或过冷的地方。 
二、润滑油的处理  
    除必须注意润滑油的各项储存要点外,对润滑油的谨慎处理,也不应忽略。假如润滑油由储存室到尽弃,储存小量润滑油和补给用的容器,必须有盖并需保持清洁,按时清洗,用布擦干后使用。漏斗及其它润滑油用器皿均须同样处理,用破布擦拭较好,且不可使用易于脱落纤维的废棉纱或毛布,因为它们的纤维会由器皿传入机器,进入润滑系统,阻塞润滑油的流动。 
    每种润滑油应有专用的容器,且需在容器上注明所盛载的润滑油的名称,以防混杂。 
    废油或污物应用注明的器皿盛载,直到废气为止。一定要小心谨慎,确保废油与新油分开放置以免新油被污染。 
    一般而言,有害杂质混入润滑油较混入润滑油中更为严重,因油中的杂质可沉淀于油罐底或容器底,混入机械润滑系统的机会较小。但当杂质混入润滑脂中时,因杂质不会沉淀,迟早必进入机械和润滑器中。 
机械润滑应由专门人员负责执行,并成为例行的工作程序。 
    储存室内存有一切润滑油分配数量的记录,而每台(套)单位机械也应有记录表,以便核查所有润滑油的消耗量是否正常,如发觉有显著的变化时,应及时非调查分析,决定报废或降级。  
三、油品的防火和防爆 
    (一)控制可燃物 
    (1)杜绝储油容器溢油。对在装卸油品操作中发生的跑、冒、滴、漏、溢油,应及时清除处理。 
    (2)严禁将油污、油泥、废油等倒入下水道排放,应集放于指定的地点,妥善处理。 
    (3)油罐、库房、泵房、发油间以及油品调和车间等建筑物的附近,要清除一切易燃物,如树叶、干草和杂物等。 
    (4)用过的沾油棉纱、油抹布、油手套、油纸等物,应置于工作间外有盖的铁桶内,并及时清除。 
    (二)断绝火源 
    (1)不准携带火柴、打火机或其它火种进入油库和油品储存区、油品收发作业区。严格控制火源流动和明火作业。 
    (2)油库内严禁烟火,修理作业必须使用明火时,一定要申请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后,方可动火。 
    (3)汽车、拖拉机入库前,必须在排气管口加载放火罩,停车后立即熄灭发动机,并严禁在库区内检修车辆,也不准在作业过程中启动发动机。 
    (4)铁路机车入库时,要加挂隔离车,关闭灰箱档板,并不得在库区内清炉和在非作业区停留。 
    (5)油轮停靠码头时,严禁使用明火。禁止带火源登船。 
    (三)防止电火花引起燃烧和爆炸 
    (1)油库及一切作业场所使用的各种电器设备,都必须是防爆型的,安装要合乎安全要求,电线不可有破皮、露线及发生短路的现象。 
    (2)油库上空,严禁高压电线跨越。储油区和桶装轻质油库房与电线的距离,必须大于电杆长度的1.5倍以上。 
    (3)通入油库的铁轨,必须在入库口前安装绝缘隔板,以防止外部电源有铁轨流入油库内发生电火花。 
    (四)防止金属摩擦产生火花引起燃烧和爆炸 
    (1)严格执行出入库和作业区的有关规定。禁止穿钉子鞋或掌铁的鞋进入油库,更不能攀登油罐、油轮、油槽车、油罐汽车和踏上油桶,并禁止骡马或铁轮车进入库区。 
    (2)不准用铁质工具去敲打储油容器的盖,并启大桶盖和槽车盖时,应使用铜扳手或碰撞时不会发生火花的合金扳手。 
    (3)在库房内应避免金属容器互相碰撞。更不准在水泥地上滚动无垫圈的邮桶。 
    (4)油品在接卸作业中,要避免接卸鹤管在插入和拔出槽车口或油轮舱口时碰撞。凡是有油气存在的地方,都不能碰击铁质金属。 
    (五)防止油蒸气积聚引起燃烧和爆炸 
    (1)未经洗刷的油桶、油罐、油箱以及其他储存容器,严禁修焊。洗刷后的各种容器在备焊前要打开盖口通风,必要时先进行试爆。 
    (2)库房内储存的桶装轻质油品,要经常检查,发现渗漏及时换装。桶装轻质油的库房、货棚和收发间应保持空气流动。 
    (3)地下、山洞油罐区内,严防油品渗漏,要安装通风设备,保持通风良好,避免油气集    四、油品的防静电   
    (一)静电的产生
 
    油品在收发、输转、灌装过程中,油品分子之间和油品与其他物质之间的摩擦,会产生静电,其电压随着摩擦的加剧而增大,如不及时导除,当电压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两带电体之间跳火(即静电放电)而引起油品爆炸着火。 
    静电电压越高越容易放电。电压的高低或静电电荷量大小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灌油流速越快。摩擦越剧烈,产生静电电压越高。 
    (2)空气越干燥,静电越不容易从空气中消散,电压越容易升高。 
    (3)油管出口与油面的距离越大,油品与空气摩擦越剧烈,油流对油面的搅动和冲击越厉害,电压就越高。 
    (4)管道内壁越粗糙,流经的弯头阀门越多,产生静电电压越高。油品在输转中含有水分时,比不含水分产生的电压要高几倍到几十倍。 
    (5)非金属管道,如帆布、橡胶、石棉、水泥、塑料等管道比金属管道更容易产生静电。 
    (6)管道上安装滤油网其栅网越密,产生静电电压越高。绸毡过滤网产生的静电电压更高。 
    (7)大气温度较高(22~40℃),空气的相对湿度在13%~24%时,极易产生静电。 
    (8)在同等条件下,轻质燃料油比润滑油易产生静电。 
    (二)防止静电放电的方法 
    (1) 一切用于储存、输转油品的油罐、管线、装卸设备,都必须有良好的接地装置,及时把静电导入地下,并应经常检查静电接地装置技术状况和测试接地电阻。油库中油罐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其余设备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Ω(包括静电及安全接地)。立式油罐的接地极按油罐圆周长计,每18m一组,卧式油罐接地极不少于二组。 
    (2)向油罐、油罐汽车、铁路槽车装油时,输油管必须插入油面以下或接近罐底,以减小油品的冲击与空气的摩擦。 
    (3)在空气特别干燥、温度较高的季节,尤应注意检查接地设备,适当放慢灌油速度,必要时可在作业场地和导静电接地极周围浇水。 
    (4)在输油、装油开始和装油到容器的四分之三至结束时,容易发生静电放电事故,这时应控制流速在1m/s 以内。 
    (5)船舶装油时,要使加油管线出油口与油船的进油口保持金属接触状态。 
    (6)油库内严禁向塑料桶里灌注轻质燃料油,禁止在影响油库安全的区域内用塑料容器倒装轻质燃料油。 
    (7)所有登上油罐和从事燃料油灌装作业的人员均不得穿着化纤服装(经鉴定的防静电工作服除外)。上罐人员登罐前要手扶无漆的油罐扶梯片刻,以导除人体静电。 
    (三)接地装置的设置 
    

返 回

塑胶五金网-wap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