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五金网 技术 会员
电镀基本知识(二)

电镀基本知识(二)

发布时间:2007-12-16 14:53:54点击率:

技术类别:机械技巧
    
    36 除氢:  
    将金属制件在一定温度下加热处理或采用其它方法,以驱除在电镀生产过程中金属内部吸收氢的过程。 
    37 退镀:  
    将制件表面镀层退除的过程。  
    38 弱浸蚀:  
    镀前,在一定组成溶液中除去金属制件表面极薄的氧化膜,并使表面活化的过程。  
    39 强浸蚀:  
    将金属制件浸在较高浓度和一定温度的浸蚀溶液中,以除去金属制件上氧化物锈  
    蚀物的过程。  
    40 阳极袋:  
    用棉布或化纤织物制成的套在阳极上,以防止阳极泥渣进入溶液用的袋子。  
    41 光亮剂:  
    为获得光亮镀层在电解液中所使用的添加剂。  
    42 表面活性剂:  
    在添加量很低的情况下也能显著降低界面张力的物质。  
    43 乳化剂;  
    能降低互不相溶的液体间的界面张力,使之形成乳浊液的物质。  
    44 络合剂:  
    能与金属离子或含有金属离子的化合物结合而形成络合物的物质。  
    45 绝缘层:  
    涂于电极或挂具的某一部分,使该部位表面不导电的材料层。  
    46 润湿剂:  
    能降低制件与溶液间界面张力,使制件表面易于被润湿的物质。  
    47 添加剂:  
    在溶液中含有的能改进溶液电化学性能或改善质量的少量添加物。  
    48 缓冲剂:  
    能够使溶液PH值在一定范围内维持基本恒定的物质。  
    49 移动阴极:  
    采用机械装置使被镀制件与极杠一起作周期性往复运动的阴极。  
    50 不连续水膜:  
    通常用于表面被污染所引起的不均匀润湿性,使表面上的水膜变得不连续。  
    51 孔隙率:  
    单位面积上针孔的个数。  
    52 针孔:  
    从镀层表面直至底层覆盖层或基体金属的微小孔道,它是由于阴极表面上某些点的电沉积过 程受到障碍,使该处不能学积镀层,而周围的镀层却不断加厚所造成。  
    53 变色:  
    由于腐蚀而引起的金属或镀层表面色泽的变化(如发暗,失色等)。  
    54 结合力:  
    镀层与基体材料结合的强度。可以采用使镀层与基体分离开所需的力来度量它。
    55 起皮:  
    镀层成片状脱离基体材料的现象。  
    56 海棉状镀层:  
    在电镀过程中形成的与基体材料结合不牢固的疏松多孔的沉积物。  
    57 烧焦镀层:  
    在过高电流下形成的颜色黑暗、粗糙松散或质量不佳的沉积物,其中常含有  
    氧化物或其他杂质。  
    58 麻点:  
    在电镀和腐蚀中,于金属表面上形成的小坑或小孔。  
    59 镀层钎焊性:  
    镀层表面被熔融焊料润湿的能力。  
    60 镀硬铬:  
    是指在各种基体材料上镀较厚的铬层而言。实际上其硬度并不比装饰铬层硬,如镀层不光亮反而比装饰铬镀层软。只因其镀层厚能发挥其硬度高、耐磨的特点,故称镀硬铬。   

返 回

塑胶五金网-wap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