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五金网 技术 会员
PVC/MBS共混改性

PVC/MBS共混改性

发布时间:2013-08-19 09:15:47点击率:

技术类别:塑料行业知识

 

  【塑胶五金网】MBS是由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 和苯乙烯 (ST) 接枝于聚丁二烯 (PB) 或丁 苯胶 (SBR) 大分子链上而形成的接枝共混物。在MBS中,含有橡胶小球和塑料组分。 其中,橡胶小球可起到增韧改性的作用,MMA可与聚氯乙烯形成良好的相容性,苯乙 烯形成的刚性链段则可使共混体系具有良好的加工流动性。

  MBS树脂与聚氯乙烯有良好的相容性,能显著地提高聚氯乙烯的冲击强度,又能 改善聚氯乙烯的加工性能,PVC/MBS共混还有着较好的透明性,MBS被广泛应用于硬 质聚氯乙烯的增韧改性,特别是在透明制品中。

  PVC/MBS共混体系的性能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以用SBR为橡胶主链的MBS为 例,SBR的聚合工艺、SBR在MBS中的含量、MBS在共混体系中的用量、MBS在共混 体系中的形态等因素,都会影响PVC/MBS共混体系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整聚合工艺,使MBS中的SBR橡胶小球的粒径较小,而 MBS粒子的粒径在0.3~0.5μm,且MBS粒子呈包含若干橡胶小球和塑料支链的 “簇状 结构” 时,PVC/MBS可获得 的增韧改性效果和较 高的透光性能。这一簇状结构的示意图如图6-2 所示。

  图6-2 MBS在PVC/MBS体系中的形态

  为改善共混体系的透光性,通常有两种可供选择 的途径,其一是使共混物的组成之间具有相近的折射 率,其二是使分散粒子的粒径小于可见光波长。在 PVC/MBS共混体系中,则同时利用了上述两种途径。 其中,MBS簇状结构中的塑料支链与聚氯乙烯有相近 的折射率,而微小的橡胶球的粒径则小于可见光波长。 因此,PVC/MBS共混体系可具有良好的透光性,透光率可达80%以上。

  为提高MBS/PVC共混体系的冲击性能,调节MBS中的SBR含量,以及MBS在共 混体系的用量,都是可起到重要作用的。MBS中SBR的含量增大时,共混物的抗冲击 性能提高。当然,还要考虑MBS与PVC的相容性、加工流动性能等因素,以确定SBR 的适宜含量。MBS在PVC/MBS共混体系中的用量,一般以10%~17%为宜。在用量超 过20%后,增韧改性效果反而下降。此外,随着MBS用量增大,共混物的透光率也呈 下降之势。且MBS的价格较为昂贵,用量较多时,在成本上也是较高的。因此,应综 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适宜的MBS用量。

  由于MBS易于吸湿,所以在共混前应先对MBS进行干燥,以免在加工成型中产生气泡。

返 回

塑胶五金网-wap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