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五金网 技术 会员
解析原油中原子不拆卸测试齿轮设施

解析原油中原子不拆卸测试齿轮设施

发布时间:2014-10-31 15:11:21点击率:

技术类别:机械技巧

  当齿轮运行1h后,我们从采集的润滑油样中发现其中的磨耗粒子是普通润滑油中的几百倍。显微观测证实由杂质摩擦的粒子比例显然极高(见图1)。相反,在使用无杂质润滑油的正常情况下,油中只含有极细的磨耗粒子(直径约为5Lm),称之为正常磨耗粒子,而几乎没有研磨粒子。

  润滑油中有杂质时所观测到的磨耗粒子运行7.5h后,我们拆开齿轮装置,发现齿轮滚3动面和内、外环槽面明显有杂质造成的一些擦痕。

  它们大都有因轮齿和擦痕起点之间所积聚的杂质而造成的综合划痕。

  因齿轮油内有杂质而损伤的齿面这些试验结果证实,不用拆卸齿轮装置,就可对杂质的侵入和随后的异常磨耗进行诊断。这种方法就是采集少量的润滑油样来检测油中是否含有磨耗粒子及磨耗粒子是否快速增多的方法。

  齿轮咬齿的诊断为研究造成齿轮咬齿的机理,用IAE齿轮试验机进行了咬齿试验。由于这种机器可测定齿轮油的烧损特征,所以对这类试验是十分有用的。

  当试验齿轮经受的荷载低于齿轮油的烧损保护性能值时,齿面就没有咬齿的痕迹,而当试验齿轮经受的荷载高于上述值时,可见到约70的轮齿接触面有轻度刮痕或初始烧损。如果在采集的油样中发现试验齿轮上无咬齿迹象时而未曾看到的磨耗粒子,则表明已发生了咬齿。我们对在这阶段采集的油样进行了检测,发现其中含有大而粗的磨耗粒子(直径约为20Lm)或由于受热而变为褐色或黑色磨耗粒子,但看不到刮痕时,这些磨耗粒子是不存在的。

  当我们继续试验时,试验齿轮齿面开始冒烟,试验机的速度和电流起伏不定,这显示已发生烧损。

  我们停下试验机检测试验齿轮,发现几乎整个齿面都有明显的咬齿痕迹。我们再次采集润滑油样进行检测,发现在刮痕初始阶段 观测到的大而粗的磨耗粒子(直径约为20Lm)和由于受热而变为褐色或黑色的磨耗粒子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这些事实显示不用拆卸齿轮箱,只采集少量油样检测其是否含有大而粗的粒子(直径约为20Lm)或由于受热而变为褐色或黑色磨耗粒子,就可测定轻度咬齿时观测到的磨耗粒子,粒子变为褐色齿面的咬痕咬齿时观测到的磨耗粒子,粒子变为黑色出轻微的咬齿。

返 回

塑胶五金网-wap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