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润举措对齿轮运转成效和运用年限的制约
发布时间:2014-11-11 15:43:52点击率:
1实验设备与方法
1DCS-150齿轮试验台原理
11实验设备
针对煤机齿轮传动大多属于低速重载这一特点,试验选用DSC-150型封闭功率流式齿轮试验台,它采用加载方便、准确的自动行星加载方式。
工作原理如1所示,试验箱和陪试箱在试验过程中分别采取自然散热和强迫循环水散热2种冷却方式。试验齿轮副为硬齿磨齿工艺制造,因为只有硬齿齿轮传动才能满足功率大、承载高、体积小和质量轻的要求,所以现代煤机设备中的齿轮传动几乎都采用硬齿。润滑油选用如中的6种油种为试验样品,这是通过对淮南、淮北和兖州矿区的调研获知它们都为煤矿目前常用的品种。为了保证试验精度,在试验前分别对6种油品的运动黏度进行了测定。
1润滑油实测黏度和推荐黏度值
牌号实测黏度值温度/℃运动黏度/(m2
s-1)手册推荐的黏度值温度/℃运动黏度/(m2
s-1)120号齿轮油100201129918190号齿轮油10014124991318030号齿轮油1003018410029100~31100SHC630齿轮油100251611002413268号机械油1002111810016160~2910018号双曲线油50521585065100~71100
12试验方法
为了排除多因素间的相互干扰,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及相关因素,在综合考虑煤矿机械工作状况特点的基础上,试验采用单因素对比试验法,试验按下述2组情况进行:
(1)针对掘进机和采煤机的截割部件、带式输送机和刮板输送机等的恒定转速变载荷实际工况特点,试验采用恒定工作转速变载荷方法,分析不同的润滑油对齿轮啮合效率和润滑状况的影响。目的是为合理选择这类设备中的齿轮传动的润滑油品提供数字参考。
(2)针对掘进机和采煤机的行走和装载部件、提升和调度设备的绞车等恒载荷变转速的实际工况特点,试验采用恒定工作扭矩变转速方法,分析不同的润滑油对齿轮啮合效率和润滑状况的影响,目的是为合理选择这类设备中的齿轮传动的润滑油品提供理论依据。
2试验结果与分析
21恒定工作转速下润滑油对效率的影响
不论是在掘进机、采煤机上使用的齿轮减速器,还是用于承担原煤和物料运输的刮板输送机、带式输送机上使用的齿轮减速器,其工作转速一般均为n=1000r/min左右。针对这类设备的工况,试验选用工作转速n=1000r/min.试验过程中采用逐级加载方式,载荷(传递的扭矩)变化范围为T=200~700Nm,每级载荷增幅100Nm,由小到大逐级增大。数据采集时间为试验箱达到热平衡后(达到热平衡的标志是在试验箱的油温不再爬升),并在该温度下连续运转20min.测得数据结果如2所示,可看出:
(1)在载荷不大的情况下(扭矩T≤500Nm,使用功率P≤52kW),效率曲线陡峭,效率提高快,油温高,对应的效率高。说明低载时,即使润滑油的黏度较低,也能在啮合齿面形成弹流润滑油膜,此时主要功损是搅油功耗,高温润滑油的黏度下降,功损小。因此,在保证齿面有效润滑的前提下,为了减小搅油功耗,应尽量选用黏度低的润滑油。
(2)当载荷大时(扭矩T>500Nm,使用功率P>52kW),不论采用何种冷却方式,效率曲线较平缓,效率变化不大。说明高载时,润滑油黏度对啮合齿面易形成动力油膜影响较大,油黏度高,有利于啮合齿面形成动力油膜,啮合功损小(滑动摩擦功损小),此时主要功损是啮合功损。因此,应尽量选用黏度较高的润滑油,更有利于改善啮合齿面的摩擦与磨损。
(3)在载荷不大的情况下(扭矩T≤500Nm,使用功率P≤52kW),对于同种润滑油,采用自然散热冷却优于循环水冷却,其效率高于循环水冷却。这说明在低载时,啮合齿面易形成动力油膜,齿轮传动的功率损耗主要为搅油功耗。原因为采用自然散热的冷却效果差,引起润滑油温升高、温升快,造成润滑油的黏度下降,齿轮搅油功率损失小。
(4)在载荷较大的情况下(扭矩T>500Nm,使用功率P>52kW),对于同种润滑油,采用循环水冷却优于自然散热,自然散热的效率提高不显著,甚至有所下降,此时的功率损失主要为齿轮啮合功损,搅油功耗占总功耗的比例越来越小。其主要原因是温度对润滑油的黏度的影响所至,采用循环水冷却效果好,润滑油温低,润滑油的黏度下降小,对齿轮的啮合表面形成动力油膜有利。
(5)选用的美孚SHC630润滑油的试验结果与其它实验结果不同,出现异常现象,2种冷却方式的效率曲线非常相似,不发生高载荷时效率曲线相交的情况,且在同种试验条件下,与其它几种相比,其效率值,工作温升小。主要原因是此种油是一种添加了极压添加剂的合成油,不论载荷如何变化,都能很好地形成动力油膜,对油膜的厚度影响不明显。由此可知,不论载荷大小,黏度适中的含极压添加剂的合成润滑油均是的选择。
(6)高载时,如果现场无法选用到高黏度润滑油,也可采用冷却效果好的冷却方式,来改善温度对润滑油黏度的影响,保持其黏度的稳定,保证啮合齿面动力油膜形成,得到抗磨减摩的效果,提高齿轮的传动效率和使用寿命。
22恒定扭矩下润滑油对效率的影响
在煤矿机械中还存在另一种工况:定载荷、变转速,如掘进机的行走机构、提升和调度设备的绞车等。针对该种工况,试验采用载荷恒定的方法,即保持扭矩不变(扭矩T=600Nm),试验时设定工作转速为500~1000r/min,转速变幅为100r/min,转速变换方法采用由小到大逐级增加,其他条件同211节,所测得的数据如所示。试验结果表明:
(1)在低转速时,油温度低,效率低;油温度高,效率高。说明润滑油黏度对功率损失影响较大,温度低时,润滑油黏度高,造成搅油功率损失大。此种工况推荐选用黏度低的润滑油为宜。
(2)在高转速时,油温度低,效率高;油温度高,效率低。说明转速和润滑油黏度对形成动力油膜的影响,温度高,润滑油黏度虽然有所下降,但随着转速增加,啮合功损(滑动摩擦功损小)和搅油功率损失均要增大,但啮合功损增加更明显,造成工作效率下降。此时适宜选用黏度高的润滑油。
(3)在同一油温下,高油温状态,即采用自然散热冷却,转速高,效率低,随着转速的增高,效率逐渐下降。这说明在润滑油温度较高时不能形成正常的润滑油膜,使得齿轮啮合齿面直接接触,加剧了齿轮啮合面间的摩擦损失功率,导致效率逐渐降低。此时应选用黏度高的润滑油,以保证齿面形成良好的润滑油膜。
(4)在同一油温下,低油温状态,即采用循环水冷却,转速高,效率高,随着转速增高,效率逐渐提高。这也说明在润滑油温度较低时能形成良好的润滑油膜,改善了齿轮啮合齿面间的摩擦和磨损,减小了齿轮啮合面间的摩擦损失功率。在保证正常润滑的前提下,可选用黏度低的润滑油,以减小搅油功率损失。
(5)通过对比可清楚地看出,在同种试验条件下,美孚SHC630齿轮油效率,工作油温,证明其润滑性能。不论何种转速,选用黏度合适的含极压添加剂的合成润滑油为理想。
(6)30号齿轮油的试验结果出现了异常现象。采用循环水冷却的低油温状态,当n<700r/min时,效率随转速的提高而下降;当n>700r/min时,效率随转速的提高而提高;当n=700r/min时,是效率曲线的拐点,此时效率。其原因主要是30号齿轮油的黏度所至,低油温、低转速(n<700r/min)时,黏度高,搅油功率损失大,说明此时主要功率损失主要是搅油功率损失大;低油温、高转速(n>700r/min)时,黏度高,能改善齿面的摩擦和磨损,啮合功率损失小,说明此时主要功率损失主要是啮合功率损失。采用自然散热冷却的高油温状态,试验结果刚好相反。但对于2种情况,均出现当转速高于900r/min,效率随转速的提高而不明显。这说明当转速高于900r/min以后,啮合功率损失与搅油功率损失得到了一种平衡状态,转速对效率几乎没有影响。由此可见,在选用高黏度的润滑油时,应综合考察实际工况,当转速较低时,不宜选用;当转速较高时,适宜选用,同时对保证齿面弹流润滑也有利。
3结论
(1)在恒转速(n=1000r/min左右)的工况下:当工作载荷不大时(扭矩T≤500Nm,使用功率P≤52kW),功率损失主要是搅油功耗,在保证齿面有效润滑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黏度低的润滑油和自然散热冷却方式,不论在设计还是使用时,均不必考虑强迫散热;当高工作载荷时(扭矩T>500Nm,使用功率P>52kW),功率损失主要是齿轮啮合功损,为了改善啮合齿面的摩擦与磨损,应尽量选用黏度高润滑油和循环水冷却方式。
(2)在工作载荷恒定(扭矩T=600Nm,使用功率P=63kW)的工况下,低转速时,功率损失主要是搅油功耗,润滑油黏度对功率损失影响较大,应尽量选用黏度低的润滑油和自然散热冷却方式;高转速时,随着转速增加,啮合功损(滑动摩擦功损小)和搅油功率损失均增大,但啮合功损增加得更明显。为了减轻齿轮啮合面间的摩擦与磨损,应尽量选用黏度高润滑油和循环水冷却方式。
(3)不论何种工况,抗极压的美孚SHC630合成齿轮油都呈现出良好的润滑性能,有利于动力润滑油膜的形成,除减摩抗磨作用外,还具有极好的抗泡性和水分离性,应优先考虑选用。



行情
产品
企业
资讯
展会
技术
会员
关于
联系